










以往TOYOTA产製的小车造型呆板,用料粗糙,难登大雅之堂,即使Tercel曾经大鸣大放,但多半是冲着TOYOTA的高可靠度而来;又或许是因为省油因素,所以选择购买Tercel,但Tercel的用料、外型与空间无论怎幺看,都不突出,如果不是挂着TOYOTA的商标,要把Tercel卖得轰轰烈烈,很难。
出色外型
之后Tercel的后继车Vios问世,外型开始呈现出质感,中控台以及仪表板不再古板,操控表现显然比Camry、Altis更得人心,乘坐空间也拉大些许,之所以会有这般明显变动,在于Vios与第一代Yaris共享资源,因此不再显得小家子气。
这代Yaris属于第二代,外观带有浓厚欧洲小车风格,很多的原因在于TOYOTA很注重Yaris在欧陆小车市场的发展,因此外观、内装部分都带有很浓厚的欧洲味,与FIAT Idea、RENAULT Modus风格相近,虽然是小车,但车身尺码方面都刻意拉高、放大,与以往小车相比,Yaris很明显有大一号的感觉。
外观方面,Yaris引擎盖与前保桿刻意作出折线,形成一个类似U字的车头线条,水箱进气罩运用网状格设计,这也是类似欧洲性能小车常用的设计,因此车头造型视觉上显得饱满。车侧部分,明显看出Yaris将四轮放置在车身四个角落,前后悬极短,车厢佔了车侧大部分的面积,并且车侧运用折线的方式营造立体感,加上加宽的C柱,颇有德系掀背车的风格。车尾部分线条较简单,包角式尾灯组採用高透光设计,并且用LED灯组作为煞车灯。
在诉求运动风格的1.5S车款上,则将前雾灯与全车五件式空力套件列为标準配备,空力套件为前、后气坝、侧裙以及尾门上方小翼。头灯组也换为暗色处理的HID灯组。
RV感的内装
内装方面主要採用环舱式设计,将前方车门扶手与中控台线条作连结,并且在中央仪錶下方开始将线条收窄,三环式的空调开关变成纵式排列,藉这样的方式增加前座腿部空间。中控台仪表左右两方设计许多附盖置物槽以及出风口杯架,并且这些空间足够放进数位相机、行动电话或摺叠伞这;试车当天,我将手机放在置物槽内,遇到坑洞或转弯时,手机便在槽内跳动或滑动,不断发出撞击声,两边空调出风口杯架也有这种情形,瓶装饮料也会与杯架发出碰撞声,这是原厂需要再加强的细节。
后座部分的多项变化是Yaris的重点,全平式的后座地板能让后座中间乘员得到合理脚部空间。1.5 G、S等级的后座附有完整的调整机能,採4/6分离式设计的座椅除了能全数打平作为置物空间外,后座椅面与椅背倾斜角都能调整,如果没有载物需求,后座乘员可以将椅背往后放斜,获得较舒适的乘坐方式,又或者满载五人与随身行李时,椅垫可以移至最前方,达成行李厢空间加大的效果。这部分设计与欧洲小车也相当类似,几乎将车内空间发挥到极致。
VVT加持的动力
Yaris的动力规格与Vios相同,同样为1.5升四缸引擎配上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,最大马力109hp,但Yaris所搭载引擎比Vios新增了电子式节气门,因此,在油门反应与排污控制方面胜于以往。冷气压缩机也换为与Camry、Previa相同设计的可变容量压缩机,能减少压缩机不断开关时造成引擎转速忽高忽低的现象。动力辅助方向盘也由油压式改为电动马达辅助,减少维修项目。四速电子式自动变速箱则将终传比加大,增强低速时的加速性。
实际上路后,发觉Yaris虽然只是1.5升的动力规格,却拥有起步轻快的特点,甚至好过许多搭载1.6升引擎的车款。这几乎已经成为所有TOYOTA车款的共同特色,例如Wish、Altis与Camry 2.0也都如此。这具引擎大约过了2000rpm后开始益发活泼,只须轻点油门,转速一下子就往上窜升,虽然运转声浪明显,但还在可以接受的範围内,算不上吵杂;大约过了4000rpm后,油门反应变得更加灵敏,显得引擎韧度很高,攀升到最大马力点6000rpm依然不费力,显然这是装有VVT系统的一贯特色,一但VVT装置开启后,引擎就能卖力工作。待变速箱渐次换至三档后,这具引擎转速攀升的速度才和缓下来,由此可见这具引擎与变速箱前两档的组合方式,明显是让Yaris能在市区冲锋陷阵的设定,同时这具变速箱会视油门开度多寡,自动选择停留在低速档位或往上升档,因此随时都能保有再加速性能,不太需要用到手动退档或Kick down功能;如果驾驶人习惯比较保守,变速箱则会转为快速升档的模式帮助省油。
再将车辆开入山路,一档的转速很快用尽,换入二档后转速跌落4000rpm,此时引擎发出的力量稍嫌弱了些,待转速再度攀升4000rpm后,才稍微找回加速力,这些引擎运作状态是在搭载两人的前提下进行,相较起在市区如鱼得水的行车表现,爬山路显然不是Yaris擅长的地方,1.5升引擎能运用的扭力範围窄,用手动换档的方式去「搏」转速,才能换到较为上手的驱动力。
稳字诀的操控
所试驾的1.5S车款配置了运动化的减震筒与弹簧,轮胎也选配195/50R16尺码性能胎,煞车系统也非一般版Yaris的前碟后鼓的配置,而是等级较好的四轮碟煞,因此在操控方面,仅就当天试驾的心得给予简单评论,普通版本Yaris的试驾报告则待日后补上。
在一般道路行驶时,这套运动化底盘并不会显得对坑洞过度反应。前座部分仍然保有合理的乘坐舒适性,不过后座乘员位于后轴上方难免感受震荡,在高速道路开至100km/h时,Yaris直稳性优异,与欧洲小车跑快时的感觉相似,风切声与轮胎辄地声也不致影响乘员开车兴致;试了煞车,煞车行程甫踩下瞬间就有减速感,不过更大的煞制力道则在行程末段才会出现,线性感仍不够全面。
弯路部份,找了低中速的弯路试探,Yaris在进弯的那瞬间,会有前轮已进弯,车身才接着入弯的感觉,两者间有几毫秒的差距,但之后前后轮随即稳当的进入弯中,接着出弯,这种慢半拍的情况到了中高速弯路反而减轻。后来研究这问题,很可能是Yaris车身较高,在入急弯的瞬间,弯外悬吊受到压缩,车身出现侧倾,因此会有这种车身慢半拍入弯的感觉。
省油、大空间原本就是掀背小车存在的目的,此次Yaris以掀背小车之姿引起热烈迴响,相信大部分原因在于掀背车逐渐让人接受,加上TOYOTA的金字招牌,因此让Yaris迅速成为热门车款。相信这也鼓舞了Colt、Fit进入市场的信心,未来这类小车将会越来越多,毕竟在油价越是高涨的年代,能省一分就赚一分的学问,将是未来大家必修的课题。